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 -> 新闻 -> 榨油机答疑 -> 正文

螺旋榨油机怎样才能避免出油率低,油质不纯正

分享到:
作者来源: 源通机械  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6-06-18
     ...

       顾客朋友们,如果您的螺旋榨油机也存在出油率低,油质不纯正,那您可以通过以上讲解对您的榨油机进行一个全面的诊断,发现问题后,要根据专家的讲解对您的螺旋榨油机故障进行对症下药,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您的榨油机故障,改变其工作效率低的现象。另外,源通机械专家提醒大家,榨油机的检修和保养工作也不能忽视,应该把这些工作放在平时,这样才不至于在生产中因故障导致停产,给您造成损失!
       其实,出现此类现象,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找原因,一,榨油机自身质量问题;二,榨油机操作有误;三,榨油机平时不注重保养。无论是哪个原因,如果不及时发现和纠正,很容易使螺旋榨油机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,不但影响油质质量,还削弱了螺旋榨油机的使用寿命。想必,大家在使用螺旋榨油机因为这三种原因,造成的螺旋榨油机故障也不在少数,您是不是一直都在为这些故障如何解决而烦恼呢?
1、压榨时出现跑渣现象:
       螺旋榨油机,在压榨油料时,若有少量的跑渣现象,也属于正常现象(跑渣允许达5%)。若跑渣量大,则需要进行调整。从油料方面看,油料含水份不当,太干或太湿,都会发生跑渣现象,油料太湿,条排跑查为片状,出饼较软,手一握成团状,流油中有白泡沫。若油料太干,条排跑渣为粉状,出饼发白成粉,流油不畅,榨膛内出油间隙应少些。即条排装的时候要紧些,一根条排要用手锤打,对榨油机园排压紧丝母应上紧些。跑渣过多 榨油过程中,榨条间少量跑渣是正常现象。若跑渣过多,可能有如下原因;①个别榨条弯曲或间隙过大。此时,可卸下榨条,用纱布或油石将甲型榨条三凸方打磨,调直榨条重装,必要时垫些薄铁皮,使间隙保持在0.05—0.08毫米范围内。②油料塑性不好,出饼困难,使机膛压力增加。此时,应将油料适量拌水,并进行磨机,提高机温以提高油料塑性。③也饼太薄。应按说明书要求适当加大出饼厚度。
2、压榨大豆时出现回油现象:
       可能是因油缝堵塞或油缝太小表面不光引起。前者应拆除榨条进行清洗,后者应调整榨条间隙,用油石磨光油缝。即料斗内有油存在。对于压榨大豆,很少出现回油,因为回油是压榨含油较高的油料时容易产生的现象。条排间隙过小:(即条排上的紧),应用垫子调整条排间隙,若是100型榨油机,除调整条排间隙外,还要放松一下压紧丝母,加大园排流油间隙。
3、突然停车,螺旋轴卡死
       ①压榨初期,榨膛未磨热即大量投料引起,可用热的油料籽(也可用加热水的干饼)缓缓进料,反复磨机,使温度升高。

       ②压榨过程中,榨膛断料,然后又大量投料,造成排料不畅,榨膛被油料堵塞引起。因此,加料时应连续均匀,饼不能太薄。一旦发生故障,应立即关闭电源,将进料调节板插死,停止进料,并将排料板打开,倒开螺旋轴,使之退出。然后清除膛内油料,重新压榨。

       ③油料未清选,有石子、金属等硬异物进入榨膛引起。
4、不出油或出油率过低
       ①原料不湿或太干,受潮发霉,籽料不饱,杂质过多引起。须重新清选油料,并高速好油料水分。

       ②排油缝被油渣堵塞或榨条装配得太紧引起。应根据含油量高低,调整榨条的松紧度。

       ③开榨初期,榨膛温度低,出饼太薄或太厚、零件磨损等都会引起不出油或出油率过低。
5、出饼不顺,或不出饼,也不进料:
全自动榨油机出现不进料又不出饼现象,主要是新机初用时,未经磨合,使用不当所致,(有时料斗堵塞造成拨料螺拨叶子上翻致使不进料),当油料含水份不当时应加以调整。若不属于水份的问题,则新机使用时,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,应缓慢控制进料,待机温升达80度以上时方可进入正常压榨。
出饼不顺 原因之一是饼的厚薄不适宜,应调整出饼厚度;之二是由于有干饼或石子、铁块等硬异物进入机膛,应立即停机,抽出榨螺,检查并清除饼圈和机膛内的干饼、杂物。并根据出饼圈磨损情况,修理或更换新配件。
6、不进料 ①油料的水分过多,应进行日晒或炒干。②榨螺表面不光,应用砂布打磨榨螺轴或用干渣磨光。③榨条磨损,榨条多边形被破坏,可翻转使用或损榨条。
7、烧膛 原因为油料水分偏低,榨螺转速偏高,机温过高等引起,应提高油料水分含量,改换皮带轮,降低转速,控制机体温度。 

    更多资料请访问:http://www.zyji.org/,电话:0371-64127912,传真:0371-64127916,手机:13838283063,13253505315,在线QQ咨询:360835007,厂址:河南省巩义市白河工业园区源通机械厂,欢迎各界人士前来参观指导,洽谈业务。



源通机械所发布文章均为厂家原创,目的在于为广大用户提供帮助,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抄袭!希望喜欢抄袭别人劳动成果的人们且行且珍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