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生榨油机故障 | 原因 | 处理 |
(一)榨油机不作业 |
1、电流不通或短相 |
核定电流和相位 |
2、皮带松驰 | 调整皮带 | |
3、控制箱电器损坏 | 切断电源,更换电器 | |
4、原料中进入坚硬物 |
开启漏斗下板,关闭上板, 按动倒车开关,倒出异物 |
|
5、油饼调节太薄 | 顺时针转动调节手柄1-2圈 | |
6、主轴键脱藩 | 抽出主轴检查 | |
7、榨膛温度低 | - | |
(二)榨油机产油率低 | 1、油渣饼太厚或太薄 |
调节油渣饼厚度 |
2、原料加热过高或过低 | 对磁料降温或加热至合适温度 | |
3、机器温度过高或过低 | 机温调节适宜温度 | |
4、原料含油率低或杂质太大 | 对原料精选并干燥处理 | |
5、真空泵抽走 | 调整油渣饼厚度 | |
6、零件损坏 | 降低原料温度 | |
(三)油渣从榨条间排出, 呈面条状 |
1、油渣饼太薄 | 调整榨条间隔 |
2、原料温度过高 | 调整油渣饼厚度 | |
3、榨条间隔大 | 降低原料温度 | |
(四)油渣饼排不出 | 1、油渣饼调节太薄 | - |
2、机器温度过高 | - | |
3、原料温度高水分少 | 调整机器温度 | |
(五)油饼太热象炭并含油 | 1、油渣饼调节太薄 | - |
2、机器温度过高 | 提高原料温度 | |
3、原料温度高水分少 | 原料进行烘炒 | |
(六)油含大量泡沫且产油率低 | 1、原料温度低 | 检查过滤箱 |
2、原料含水份大 | - | |
(七)滤油速度慢或不过滤 | 1、过滤箱漏气 | - |
2、气动控制阀位置不正或磨损 |
检查气动阀门位置,检 |
|
3、真空泵皮带松 |
紧固皮带 |
|
4、滤布不干净 | 更换过滤布 | |
5、油温过低 | 提高油温 | |
6、过滤器密封胶圈损坏 或位置不正 |
检查密封胶圈 | |
7、过滤器压紧螺母压偏 | 松动压紧螺母。并交替压紧 | |
8、交替使用两个滤缸并勤清查 | - | |
(八)关闭真空 泵真空泵倒转 |
气镇阀胶损坏 |
停机更换气镇阀胶圈,停机 |
(九)机器漏电 |
1、加热圈损环 |
更换加热圈(下面备注) |
2、长期工作,控制箱有线头脱落, 松动丰联或线皮磨破 |
定时检查控制箱并紧固各线 |
|
备注:机器漏电一般情况下属加热圈漏电,具体是哪一个漏电,在没有仪表的情况下,用土办法检查, 具体方法:关掉加热开关,去一个加热圈的加热接头,重新打开加热,这时用电笔测量机器是否带电, 若有电,证明不是这个加热圈漏电,如无电,证明是这个加热圈漏电,以此类推。 |
||
(十)花生榨油机回油 | 1、入榨时水分太低 | 炒籽时先加水 |
2、榨条油线被堵 | 清理油线 | |
(十一)花生榨油机饼中 带油 |
1、榨螺松动有间隙 | 紧固调饼头丝母 |
2、榨条或榨螺有伤痕 | 修复榨螺或更换新件 | |
3、油料温度过高,外焦里生 | 降低炒锅温度 | |
4、榨条油线窄 | 加宽油线 | |
(十二)花生榨油机冒渣 | 1、饼太薄 | 调整饼的厚度 |
2、原料温度过高或过低 | 控制原料温度 | |
3、榨条圈松动 | 更换榨条圈 | |
4、榨条组装不整齐 | 重新组装榨条 | |
5、新机未磨合好 | 继续磨合机器 | |
6、零件磨损 | 更换零件 | |
(十三)花生榨油机不吃料 |
1、新榨螺未磨合好,前涩后光 |
新榨螺前段多加磨合 |
2、榨条油线窄或被堵 | 清理油线 | |
3、机温过高 | 每加工一锅后用冷饼再回机一下 | |
4、原料烘炒过度 | 减轻烘炒程度 | |
5、后支座与榨条接品处磨损 | 修复后支座或榨条 | |
(十四)主机或 真空泵开关失灵 |
1、主机或真空泵开关的 交流接触吸合后,不回跳 |
清理交流接触器或更换 |
豫公网安备 41910102000520号